top of page

海港歷史:疫下的童「畫」

說起疫情,很多人都會想起過去三年的新冠肺炎,而忘了在大約二十年前,香港也經歷了一次公共衛生危機。在二零零三年,也就是沙士爆發的一年,海港青年商會以非凡的韌性和決心,舉辦了一個大型的露天兒童繪畫活動。到底我們是如何做到的?

《橋樑》編輯部

二十年前的另一次疫情

「在沙士困擾本港的兩個月期間,我們一班董事局成員及各工作籌委會成員,並沒有因為沙士而放棄……當沙士完結後,本會由上到下,積極回復正常運作,將一個接着一個的工作計劃逐一完成。最令人難以相信的是,本會在六月底至七月底,每個星期均有活動展出,在七月舉行兩個大型活動,可見海港青年商會是一班散發著領導才能又有理想的年輕人,為青商精神而前進。」

以上內容,便是本會二零零三年會長張慧芳的周年大會報告內容。該年沙士(非典型肺炎)肆虐香港,很多人都記憶猶新。疫潮先在威爾斯親王醫院爆發,旋即蔓延社區。報紙上報導的病例不斷增加,前線的醫護人員為救市民送上性命。所有小學及幼稚園停課,街上的人寥寥無幾,全都好像電視劇裡的殺手一樣戴上口罩。就算是週末假日,也沒有人出外消費;鬧市變成死城,本港經濟一落千丈,可說是香港回歸祖國後最蕭條的一年。

可以想像,在這種情況下搞活動,是多麼困難的事。《國際兒童藝術節》(前稱「國際兒童繪畫比賽暨公開攝影比賽」)是海港青年商會的主要活動之一,也是本港數一數二的露天繪畫比賽。自一九七九年第一屆開始,比賽多在每年四月初舉行,而參賽對象為四至十三歲的小朋友。在二零零三年,也就是第二十四屆的比賽,這個活動的籌委會就碰上了嚴峻的疫情;而且他們主要的服務對象,正是免疫力未成熟的兒童。各位會員都不禁問:這個比賽還搞得下去嗎?

「疫」境中的奮鬥

根據當年的籌委會成員表示,當年面對著日益嚴重的疫情,他們的工作變得越來越困難。例如,籌委會的其中一項工作,就是聯絡不同的學校和興趣小組,希望他們可以派出表演團隊在比賽當天獻技贈興。不過,當他們致電學校邀請學生來表演時,他們卻回應說:「很抱歉啊,因為沙士的關係,我們的家長不容許自己的子女出來,太危險了。」因此,如果比賽如期舉行,不但會找不到表演嘉賓,甚至是可能連一個參加者也沒有。

除了參加者不願出席以外,籌委會還要面對三個主要風險,包括:

一、財務風險:由於當時香港正處在沙士疫情的高峰期,許多贊助商和合作夥伴可能會選擇取消或推遲贊助,導致籌委會面臨資金短缺的風險。

二、健康風險:疫情期間舉辦活動,可能會增加參賽者和觀眾感染病毒的風險。籌委會需要考慮如何制定有效的防疫措施,以保障參賽者和觀眾的健康安全。

三、評審風險:與參加者一樣,比賽評審也可能擔心健康問題,因而選擇退出。籌委會需要確保評審的質素,以免因為評審不公而影響比賽的聲譽。

最初,會方的管理層都猶豫應否改期:因為一旦要改,便可引申很多場地、註冊及宣傳等的跟進問題,籌委會的工作便要拖延下去。大家都應該知道,海港青年商會的會員都是以義務性質服務社會,用工餘的時間去籌辦這些工作。若要因為改期,而使這班熱心人士的工作量加重,管理層並不忍心。然而,如果宣佈取消比賽,就會使大家數月的努力付之一炬,籌委會亦是心有不甘,可謂是個兩難的局面。

不過,疫情並不容許籌委會再猶豫下去。該年四月一日,美國政府召回了所有非必要的駐香港外交人員及其家眷,同時警告美國公民盡量不要到訪香港;瑞士政府也禁止了香港廠商參加即將舉行的瑞士鐘錶展。同一天傍晚,因牛頭角淘大花園疫情升級,該處七百多名居民被撤出,並被政府提供的小巴運送到西貢和鯉魚門的度假村暫住。雖然那時香港仍未被宣佈為疫埠,但隨著市民的恐慌日漸增加,會方也不得不面對現實:這年的繪畫比賽必須改期。

根據當年的會議紀錄顯示,籌委會曾多次討論過改期的問題,而比賽的確實日期亦再三被押後。其實,除了這個活動之外,本會其他組別的活動亦受到影響。例如,根據本會第二十七屆周年大會的報告,因為疫情關係,不少往外地探訪姐妹會的國際事務活動需要取消;至於本地的活動,就好像國際兒童繪畫比賽一樣,需要在延期及取消的兩難之中取捨。除此以外,由於不少活動需要取消或延期,令招收新會員的機會大減。同時,因為本港經濟顯著疲弱,各組別尋找贊助也遇到很多困難,使籌委會在花費上不得不更謹慎。

三點策略應萬變

面對以上種種問題,籌委會制定了三點的策略,以應對他們當前遇到的困難:

一、財政問題

就如以上所說,疫情導致贊助商和合作夥伴取消或推遲贊助,籌委會面臨資金短缺的困難,對比賽的舉辦產生了負面影響。

為了有效地應對財政困難,籌委會首先制定了一個詳細的預算計劃,審慎地管理預算以減少財務風險。他們儘可能地節省開支,同時也確保了比賽的質量和規模。

籌委會還主動尋求新的贊助商和合作夥伴,以彌補資金短缺。在這個過程中,他們與潛在的贊助商進行多次溝通和協商,以確保彼此的需求和期望得到滿足。

二、溝通問題

比賽涉及多個單位的參與,大部分都是學校或院舍。在疫情期間,他們很多人都因停課而沒有上班。這樣會引致溝通的延誤,有礙比賽順利舉辦。

有見及此,籌委會建立有效的溝通渠道,與各單位確定了主要聯繫人,建立了定期報告和溝通的機制,以確保信息的及時傳遞和溝通的順暢。

其次,籌委會強調了溝通的重要性,鼓勵各方主動交流和協調。他們組織了定期的會議和討論,邀請各單位的代表參加,就比賽的各方面交流,共同解決問題。

最後,籌委會還加強了對各方工作的監督和管理。他們建立了一個有效的監督機制,及時監測各方的工作進展和執行情況,確保比賽的順利進行。

三、衛生問題

為了有效地應對疫情防控困難,籌委會制定了一系列的防疫措施。首先,他們建立了一個嚴格的健康管理制度,包括參賽者和工作人員的體溫測量和健康申報等。對於有發燒、咳嗽等病徵的人員,籌委會確保病情得到及時處理。

其次,籌委會加強了場館的清潔和消毒工作,定期對場館進行消毒,加強公共區域和設施的清潔,提供充足的消毒劑和個人防護用品。

此外,籌委會還要求參賽者和觀眾嚴格遵守防疫措施,例如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等。他們通過宣傳和提示,提高參賽者和觀眾的防疫意識,確保參賽者和觀眾遵守防疫規定。

堅持到底顯魄力

疫情終於在初夏得到控制。感染人數自四月尾穩步下降,世衛在五月二十三日解除香港旅遊警告後,翌日便首次出現「零感染」。最後,香港在六月二十三日從疫區名單中除名,疫潮告一段落。由於市民回復信心外出,第二十四屆國際兒童繪畫比賽終於該年的七月六日,假尖沙咀百週年紀念公園舉行,主題為「童畫的色彩」。雖然夏季天氣炎熱,但活動仍成功吸引了約五千名小朋友到場參加,一點也不比以往任何一屆的比賽遜色。

在這次不一樣的環境裡,我們的籌委會成員學到了三件重要的事:

一、堅持信念:

籌委會在面對困難時沒有放棄比賽,而是堅持信念,不斷尋找解決方案,最終成功舉辦了比賽。這種堅持信念的精神是值得學習的,它能夠讓我們在面對挑戰時保持積極的態度,不斷尋求解決方案,避免因困難而放棄目標。

二、主動出擊:

籌委會在面對資金和資源上的困難時,主動尋求新的贊助商和合作夥伴,以彌補資金短缺。這種主動尋求幫助的精神是值得學習的,它能夠讓我們在面對困難時,不斷尋找支援和協助,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和成功率。

三、敢於創新:

籌委會在面對防疫措施上的挑戰時,實施了一系列創新措施,例如測量參賽者和觀眾的體溫、提供口罩和手部消毒劑,以及實施社交距離措施等等。這種創新措施能夠讓我們在面對困難時,不斷尋找新的方法應對現實的挑戰。

在這種特殊的背景下,這屆活動不但展示了籌委會的堅持和毅力;對於社會整體來說,也可算是別具意義。國際兒童繪畫比賽之舉辦目的,除了讓孩子發揮無盡的繪畫創意,更是為了提供一個愉快的戶外環境,讓一家大小可以一同參與藝術,從而促進融洽相處的親子關係。就在這個香港人最悲痛的時刻,家長更是需要一個這樣的機會,向子女表達他們的愛和關懷。難怪當年的總會指派執行委員劉永康在周年大會報告中寫道:

「由於沙士的問題,對於今年在管理會務上來說是一個大挑戰,須要作出危機處理,亦是一個很大的訓練機會。但海港青年商會的一班董事局成員,並不因為沙士而受到影響,反而積極備戰,當沙士過後,海港青年商會的工作計劃陸續展出,如國際兒童繪畫比賽……都非常成功,並達到年初訂定的全年工作計劃。這一份堅持、毅力、勇敢和不畏懼,是海港青年商會全體董事局成員的特質。」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