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港青闖大灣區:四大困難

自從回歸以來,香港一直是重要的亞洲金融中心。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香港的年輕人選擇到區內大展拳腳。可是,要到大灣區發展事業,有甚麼是要注意的呢?本文將運用不同的數據,探討香港青年在大灣區發展所面臨的挑戰。

《橋樑》編輯部

簡述何謂大灣區

粵港澳大灣區是珠江三角洲的經濟和創新中心,這個概念最先在二零一五年三月提出。除了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外,它還包括了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合稱「大灣區九市二區」。

根據《中國簡報》的報導,在二零二零年,大灣區人口超過七千萬,生產總值達到一萬六千五百億美元。雖然大灣區的面積不超過全國的百分之一,但它的生產總值卻超過全國的十分之一,而且比南韓、俄羅斯及巴西等全國總值還要高。

在最近幾年,香港政府一直大力推廣大灣區的發展機遇,鼓勵本地的青年北上大灣區發展。然而,儘管只是一河之隔,香港和內地九市存在著很多不同的地方。如果香港的青年想到祖國發展的話,有以下的五項事情是要特別注意的。

不熟悉內地文化

香港和內地的最大分別之一,就是言語上的分別。雖然雙方的語言都是「中文」,但內地主要說普通話及寫簡體字,對於很多香港青年來說都不容易習慣。根據香港政府統計處二零一九的數據,香港只有不足一半的人口會說普通話。要重新適應一種不同的方言,需要不少的時間。

誰都知道,若果平時沒有練習的機會,就很難可以熟習一種新的方言。根據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的資料,九成香港人的主要溝通語言是廣東話,在學校主要教學的外語是英文。即使有所謂的「普教中」,但在二零二二年仍只有不足兩成中學採用。可見,一般香港人要學好普通話,要多下苦功。

在二零二二年,時任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表示,香港推動「普教中」的最大挑戰之一,是師資穩定性,香港僅有六千多名教師符合教師語文能力評核的普通話要求。有議員認為局方支援不足,例如專上學生在畢業年內,院校會資助學生考雅思,卻並未資助報考國家語委普通話測試,認為局方應該一視同仁,支持普通話教學。

至於香港人對簡體字的認同,則比普通話更為慘不忍睹。在二零一六年,「辣妹」成員及著名足球員碧咸的妻子維多利亞,在社交網站上發表來港開店的消息,卻因為部分使用簡體字,被香港的網民嗆聲:「用簡體字就不要在香港開店!」可見香港人對簡體字的普遍負面情緒不低。

在二零二一年,中國教育部向香港建議,在法律上明確普通話和簡體字的地位,並將普通話教育融入考評體系,以增強語言與國家認同。時任教育局長楊潤雄沒有正面響應,只是表示,隨着大灣區發展,學習普通話,對未來發展百利而無一害。至於簡體字,他仍認為先繁體字再學簡體字並無大礙。

此外,雙方平時使用的科技平台也有很大的差異。內地人經常使用的百度、大眾點評、抖音、微信和微博等,對很多香港人來說,可能要一段時間才能適應。這些差異可能會使來自香港的青年難以適應,未能融入大灣區的勞動力市場。

獨立居住成本高

說到住屋成本,香港在全球可謂數一數二,相信這個沒有人會懷疑。根據二零二一年的Demographia國際住房負擔能力調查,香港的中位數倍數是20.7。換言之,香港的房價中位數是家庭每年收入中位數的大約二十倍。相比之下,大灣區主要城市的倍數就稍低一些。例如,深圳的倍數是19.6。

另外,綜合灣居置業(數據截止二零二二年一月),利嘉閣地產有限公司(數據截止二零二二年九月)及科一物業資訊(數據截止二零二二年十月),大灣區九市二區的平均房價如下:

  1. 香港:每呎港幣14,862元

  2. 澳門:每呎港幣8,634元

  3. 深圳:每平方米人民幣71,016元(約每呎港幣7,352元)

  4. 廣州:每平方米人民幣35,404(約每呎港幣3,666元)

  5. 珠海:每平方米人民幣29,734(約每呎港幣3,079元)

  6. 東莞:每平方米人民幣28,781(約每呎港幣$2,980元)

  7. 佛山:每平方米人民幣17,246(約每呎港幣$1,785元)

  8. 中山:每平方米人民幣14,827(約每呎港幣$1,535元

  9. 惠州:每平方米人民幣12,684(約每呎港幣$1,313元)

  10. 江門:每平方米人民幣9,751(約每呎港幣$1,010元)

  11. 肇慶:每平方米人民幣5,630 (約每呎港幣$583元)

你可能會想:大灣區的房價這麼便宜,不是很好嗎?不要高興得太早,因為大灣區的普遍薪酬較香港為低。曾在大灣區生活多年的香港人唐鎮宇表示,在大灣區賺月薪一萬八千元,就相等於在香港賺六、七萬元,足足是三倍有多的分別。他說這話的時候,是二零二零年,因為資訊有足夠的新鮮度,可以參考。

再者,香港的青年留在香港工作,可以住在父母的家裡,節省住房的支出。但如果他們要到其餘的大灣區城市去,除非他們可在那裡投靠親友,否則便要自行負擔住屋方面的開支。對於一般剛畢業的年輕人來說,這絕不是一項輕鬆的負擔。

不了解就業市場

大灣區經濟的快速增長,吸引了來自全中國,甚至是世界各地的求職者。據廣東省統計局二零二零年的統計,廣東省就業總人數達到三千九百七十八萬人。在這樣競爭激列的市場裡,香港青年要殺出一條血路,實在並不容易。

MWYO青年辦公室與香港總商會在二零二二年一月發表了《「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追蹤性成效評估研究 (第一階段)》,指出受訪的大灣區港青中,有接近三成認為內地工作潛規則最難適應,其次為資訊自由、民主法治及廉潔守法情況。有近五成表示願意逗留兩年或以下,肯留下超過五年的只有兩成。

此外,薪酬待遇是大灣區港青最關注議題之一。香港工聯會大灣區服務社在二零二二年十一月發表調查,指六成半受訪港青透露,在內地灣區城市就業及創業所面臨最大的困難,是薪金較香港低。在港青年之中,則九成要求月薪有一萬五千元或以上,才會考慮到內地灣區城市工作。這可能會使內地的僱主聘用來自其他地方的青年。

除此以外,不要港青北上,亦曾遇上不少不愉快的遭遇。以上調查透露,早前透過「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在深圳工作的劉小姐,參加計劃九個月未完成便離開,原因是她發現內地人工較香港低得多,加上身邊有朋友曾被內地公司拖欠薪金,自己亦不了解內地勞動法,故對在內地工作有保留,最終因在港找到滿意工作而提早回港。

另一名參加者黃小姐遭遇更慘,她在二零一九年畢業並於去年參與計劃而到廣州工作,僱主聲稱有財政困難,要求她每月返還八千港元予所屬機構,她因害怕失去工作而啞忍,直到二零二二年四月底離職並向工聯會求助,成功追討七萬多元欠薪,其個案已轉交勞工處跟進。

由此可見,由於習慣了香港的高薪酬水平和工作文化,很多青年到了大灣區會覺得水土不服。香港工聯會大灣區服務社建議港府提供一站式生活支援,滙集各種資訊和支援措施,涵蓋就業、教育、法律諮詢,以至社交、康樂與文娛活動等範疇,使在大灣區內工作的港青對前途更有信心。

結論

大灣區的發展蒸蒸日上,在全國的經濟發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香港青年到大灣區發展將越來越普遍。可是,目前他們仍在語言、文化、住宿及就業上有不少障礙。若不盡快正視這些問題,將會阻礙香港融入大灣區的過程。

作為一個民間的青年培訓組織,我們未必可以直接解決以上的種種問題,但透過不同的培訓及分享活動,我們可以擴闊本地青年的視野,使他們更了解在香港以外的種種機遇,給他們更多人生規劃的選項。

自從二零一八年起,海港青年商會多次舉辦大灣區青年領袖選舉,表揚九市二區中對社會有卓越表現的青年。除了可以為大灣區的青年樹立榜樣,也能鼓勵香港的年輕人放眼大灣區,認識大灣區內的不同傑出人士,尋找機遇。過往五年的九市二區得獎者包括:

  1. 香港青年創業家總商會主席謝海發

  2. 天文學家兼創業家「星之子」陳易希

  3. 廣東省優秀女企業家得獎者鄭寛

  4. 深圳創業培訓家朱玲玲

  5. 國際美容健康總聯合會執行會長李禮廷

而曾經擔任此活動的評審包括:

  1. 前警務處處長鄧竟成先生

  2. 前立法會主席曾鈺成先生

  3. 香港青年聯會前主席吳傑莊博士

  4. 原傑出青年協會主席莫鳳儀女士

  5. 著名武術冠軍周定宇先生

假如你是想認識社會的不同的傑出青年,擴闊自己的視野,你可以加入海港青年商會,協助我們舉辦各種活動,使更多的青年可以受惠。歡迎你在我們的FacebookInstagram上連繫,我們會盡快安排進一步聯絡!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