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葉姵延:試過才知行不行

葉姵延是本港傑出的羽毛球運動員,也是一名公開「出櫃」的女同志。她在羽毛球場上取得了多項成就,獲得了香港人的尊重和崇敬。但是她的成就不僅止於運動界。她堅定的勇氣也讓她成為了一個模範,鼓勵年輕人要勇於做真正的自己。

特約編輯 吳汐

香港女子羽球運動員葉姵延,是唯一一個三次代表香港出戰奧運的羽毛球運動員。常言道;「 場上一分鐘,場下十年功。」在賽場上奮力拼搏十數年的她,在場外又經歷過哪些鮮爲人知的挫折與艱辛呢?在今次專訪中,葉姵延與海港青年商會分享了選擇踏入體壇以來的心路歷程。讓我們一起走進她的世界,聆聽她的故事。

如何開始羽毛球的路

葉姵延的羽毛球之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在她的運動員生涯中,也曾經有過低谷和挫折。但是她用自己的努力和決心,重新振作,重回賽場,再次獲得了勝利。

葉姵延自幼就對羽毛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她從小就在家人的鼓勵下開始接觸這項運動。在她成長的過程中,羽毛球成為了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經常和家人朋友一起打球,也參加了學校的羽毛球隊。她的潛力很快被發現,並接受了專業的訓練。

一九九六年,葉姵延看見香港運動員李麗珊在阿特蘭大奧運會的滑浪風帆項目奪得金牌,點燃了她成為全職運動員的夢想。她希望自己有一日也可以代表香港參賽,在國際賽事上勇奪佳職,為香港增光。

在那個年代,家長們都希望子女讀書、升大學、揾一份好工,葉姵延的家人亦不例外,對她投身運動員之後的學業與出路感到擔心。雖然沒有得到身邊親友的支持,葉姵延仍堅定地踏上了全職運動員的道路。

葉姵延記得教練曾向她指出,她雖然運動天分不及他人,但擁有運動員最需要具備的不服輸的精神,這一點正是很多人所缺乏的。教練的賞識堅定了葉姵延想要成爲全職運動員的想法,她心想,運動員的職業生涯很短,自己擁有往這方面發展的條件,更加要珍惜青春時光,把握難得機會。

面對各種不同的聲音,葉姵延仍能堅持自己的初心。她認爲,在想清楚自己最想做甚麽之後,就要堅持去做,不要被別人的意見左右自己的決定。「別人覺得你不行,但你覺得值得,你就堅持下去。」

羽毛球場上的奮鬥

全職運動員過的是日復一日重複而又規律的生活。早上吃完早餐休息後開始訓練,中午有一段午休時間,讓運動員放鬆充電,可以選擇睡覺、治療、按摩,下午繼續訓練。在枯燥的訓練日常下,如何堅持住不受體院外面世界的各種誘惑影響?

葉姵延指,自己當時渴求進步,專注於提高自身能力,希望用時間和努力來彌補天分和技術上的不足。她認爲,要想不被外界事物影響,首先要知道自己需要甚麽。「你每做一件事的時候,都思考一下,這件事對你的目標是不是一件好事?」

目標明確、拼勁十足的葉姵延希望透過堅持努力來彌補天分上的不足,然而在二零零八年時發生了一件事,卻讓她幾乎放棄運動員這條路:「我記得我在一次比賽中輸掉了一場非常重要的比賽,當時我覺得自己像是一個失敗者。」

在二零零六年在多哈亞運會上奪得銀牌後,葉姵延打算從體能入手强化自己的能力,她想通過減肥減輕體重,令自己跑步的時候不會那麽吃力。但是,在高强度的訓練下,她的肌肉在短期内快速流失。她慢慢發現自己身形漸瘦,打球時候力氣不足,即使她嘗試補救,多吃多練,都無法尋回昔日擁有的爆發力與速度。

結果,在二零零八年的北京奧運,她在第一輪比賽就失敗出局。想到自己無論怎樣訓練都回不到之前的狀態,失去優勢的葉姵延感到十分絕望,「就覺得那我打球還有甚麽用呢,怎麽打都打不到世界級水平,不如退役了。」

教練找到葉姵延,讓她給自己足夠長的時間調理身體。隨著狀態慢慢恢復,葉姵延又一次在大型賽事中獲獎。在二零零九年東亞運動會羽球比賽女子單打決賽中,葉姵延奪得金牌,再一次證明了她的實力和毅力。

公開「出櫃」的勇氣

除了羽毛球運動員的身份,葉姵延另一個爲人熟知的身份就是女同志。在二零一六年,葉姵延在社交網站上載與另一名女子的合照,公開承認同性戀情。這一舉動引起了社會的關注和討論,也讓葉姵延成為了同志群體的代表之一。

在香港,雖然市民對同性戀的態度較很多其他國家開放,但依然有部分人士的思想比較保守,對同性戀者抱持很多偏見。由此可見,當時葉姵延選擇把自己的性取向公開,她的心裡一定承受了不少的精神壓力。

結果呢?她收到了不少負面留言,甚至有一些是人身攻擊。對於這些意見,葉姵延說:「別人講話是不需要負責任的,他怎樣傷害你都好,都不會有責任。你覺得需要接受的,你就接受;如果你覺得不需要接受的,你就不需要理會。」

不過,同樣也有很多人鼓勵和接納她。對此,葉姵延再度發文:「這麼多年來,我都將自己的性取向收藏起來,從沒向任何人承認過,甚至不小心傷害到過去嘅伴侶。直到這段日子發生了好多事,令我不再害怕,勇敢承認同面對一切。」

她又指:「我相信很多人都可能經歷過、或者正經歷我現在經歷的種種,但我想向大家說;如果你選擇了這條路,亦堅決要走這條路,你就要令自己變得更堅強,證明自己你與其他人還是一樣。我依然是我,『黑妹』依然是『黑妹』。」

面對社會上對同志的歧視,葉姵延認爲要得到所有人的接納需要很長時間,但隨著社會進步,希望會有更多人可以理解她們的選擇。「這個社會一定有人認同你,有人不認同你,自己知道自己在做甚麽就可以了。」

她也認爲,一段關係能否長久,不在於同性或異性,而在於伴侶雙方的是否有共識。例如,有些同性伴侶喜歡小孩子,有些則不喜歡。當二人在一些問題上方向不同的時候,就容易有分歧。這是一段關係能否長遠走下去的重要因素。

堅持自我和追求夢想

葉姵延的成功不僅來自於她在運動領域中的成就,還來自於她對於自己的堅持和對於夢想的追求。她在一次訪問中表示,她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重要的是要堅持自己的信念,勇敢地去實現自己的夢想。

在上述二零零八年的黑暗時期裡,很多人都對葉姵延的能力產生懷疑:「很多人會講,你打球都沒有成績,不如退役。哪怕你背後多努力,別人覺得你沒有成績就是沒有成績。但是,打不打是你自己的事情。」

面對他人的質疑,葉姵延選擇將焦點放在改進自身球技上。「當你想多一點自己可以怎樣做好這件事情的時候,你就不會因爲別人而不開心。通常其他人不開心,多是因為外界的因素,而不是你本人的關係。」

葉姵延指,很多時候我們會幻想、假設或猜測事情的結果,考慮太多從而影響到自己做事情的想法。但事實上,要「試過才知道行不行」 。行動之後,才能有實質的答案。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自己只是過份憂慮。

對於那些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想做甚麽的年輕人,葉姵延認爲:不能只靠天馬行空地思索答案,因爲過程比結果更加重要。她建議根據自身條件多作嘗試,不要害怕面對挑戰,同時在生活中摸索自己的興趣: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我認為重要的是要堅持自己的信念,勇敢地去實現自己的夢想。當你追求自己的夢想時,可能會遇到很多困難和挑戰,但是只要你堅持下去,最終你一定會取得成功。」

總結

葉姵延的故事,在當今社會上有著重要的意義。它不但鼓勵年輕人勇敢追尋夢想、奮勇向前,更勉勵其他人勇敢面對自己,不要因為與別不同而感到自卑,同時也鼓勵市民認識和接納不同性傾向的人士,讓他們受到公平對待。

作為華人社會,「性」在香港一直是大眾所忌諱、避而不談的話題,因此引起很多不必要的誤解。有見及此,海港青年商會於今年推出《Pillow’s Talk》性教育推廣計劃,希望可以消除大眾對「性」的忌諱,推動更多人正面認識性教育。

這個活動將會舉辦一系列工作坊及節目,提高大眾對於性健康的關注及了解,期望受眾將學到的知識帶入社區,推動社區發展。如果你也想了解這個活動的詳情,歡迎你追蹤我們的FacebookInstagram,以獲得最新的資訊!

總結來說,葉姵延的經歷不僅為運動員和同性戀群體帶來了正面的啟發,也弘揚了自由、多元和尊重的價值觀。我們應該從她的故事中汲取教訓,勇敢地做出自己的選擇和表達自己的看法,同時尊重他人的差異和自由,建立一個更加自由多元的社會。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