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重訪「狀元車長」梁領彥

在二零一三年,某報頭版大字標題地報導:一位大學生辭去四大會計師樓的工作,轉而去九龍巴士公司做車長。當時這位「九優車長」風頭無兩,頓時成為全港青少年「追夢」的榜樣。今天這位車長已晉升為巴士公司的管理層。到底他現時的人生是怎麼樣的?

《橋樑》編輯部

「狀元車長」傳奇

十年前,一份報刊的頭條新聞,引發了全城對「追夢」的討論。一位曾在會考取得九優成績的「狀元」青年,毅然放棄了「四大會計師行」裡的企業融資工作,轉職成為巴士車長。原來,這位青年自小就是巴士迷,對這種交通工具非常有感情。為了從事自己所熱衷的工作,他甘心告別了一份人人羨慕的「高薪厚職」。一夜之間,故事的主角成為了公眾人物,引來了輿論的追捧。

任何事情剛開始時,都會得到很多關注;但人生是長遠的事,如果只看開頭而忽略以後的發展,就會錯過最有意義的片段。到了今天,「狀元車長」梁領彥的曝光率已不高,很多人也不了解他的最新動向。到底他今天還有沒有駕駛巴士呢?他有沒有後悔放棄了金融工作,走了一條比較平凡的路?他認為自己的經歷對年輕人又有甚麼啟示?本篇專訪將會逐一探討。

心有靈犀的母親

「我自小對巴士很有興趣,但我喜歡之處卻遇很多巴士迷不同。有些巴士迷喜歡搜集巴士模型,有些喜歡親身去駕駛巴士,但我最有興趣的是巴士路線。」之前有報導稱,梁領彥在唸書時,凡有新開的巴士路線便會去試坐,而同學和朋友們都會向他查詢巴士路線。「對我來說,不同巴士路線就好像一首首的流行曲一樣,即使我不刻意去記,也會自自然然地記進腦去。」此外,在他小時候,經常到附近的巴士總站與車長談天,久而久之便對「車長」這個職業產生了好感,結下與巴士的不解之緣。

​梁領彥讀書成績很好,在二零零三的中學會考取得優異成績後,獲拔尖入中文大學讀計量金融系,然後畢業後加入「四大會計師行」從事企業融資工作,據報導月薪高達幾萬元。即使是擁有著這種高薪厚職,他亦沒有減卻他的巴士的熱情。在他工餘的時候,他仍然不厭其煩地去考了個公共汽車駕駛執照,雖然這與他的正職完全無關。「我考這個駕駛執照完全是為興趣,因為在工作上,我是完全不需要這個資格。再者,即使我把它寫進履歷表外,對我在其他公司找工作也沒有特別幫助。」

原本梁領彥只是把巴士當成業餘的興趣,但一個契機讓他的人生有所改變。「我在會計師樓裡做的是企業融資,經常要跟進不同的企案。有一次,我碰上了一個特別難應付的情況,工作變得比平時繁重,每天都披星帶月才回家。這時我便萌生轉工的念頭:『不如趁我年輕、沒甚麼包袱時,試些新東西吧。』這個想法是沒有跟任何人說的,但非常恰巧地,有一天當我回到家時,我的媽媽對我說:『你還是去做巴士司機吧。』我當時感到很突然,因為已經有一兩年沒有跟人提起我的興趣,也不曾找過家人商量。也許這是上天給我的指示吧。」於是他便認真考慮起來,結果在兩週後便毅然辭職了。

從一份很多年輕人夢寐以求的會計師樓,一下子變為入職門檻較低的巴士司機,這個落差可說是不少。梁領彥說,他最初也是以「一試無妨」的心態來踏出這一步。「我很感恩我的家人不需要依賴我來維持生計,而且我也有些積蓄可以捱一段日子,所以收入減少了也沒問題。我很慶幸家人對我的事業從不給太多意見,因為儘管我不是經常掛在口邊,他們其實都很清楚我喜歡做甚麼。至於我的朋友,他們一早知道這是我的興趣,所以他們知悉後,他們不但沒有問我為甚麼這樣做,反而是很高興我終於踏出這一步了!」

做決定要先想退路

不過,親友們亦並非是一面倒的認同。「至於其他不太常見的親戚,當我跟他們談起這個改變時,他們的反應會比較驚訝。他們會問,我讀了那麼多書,現在卻去做巴士司機,會不會浪費了一點呢?有些人會覺得我的路很迂迴:如果我是那麼喜歡駕駛巴士,那我為何不在畢業時便去駕駛巴士,而要先讀大學、再到會計師樓工作才轉行呢?這不是浪費了幾年的時間嗎?」 梁領彥的看法是,這是個風險管理的問題。「對於一個初出芧廬的青年來說,一個行業是否適合自己,其實他是沒法百分之百肯定的,所以他要投身一個行業前,要先想想他有沒有退路。你要知道自己失敗了也能承受,才會有『一試無妨』的決心:假如我當初發現做車長真的不適合自己,那麼我回去會計界工作便是了。但如果我一開始便做車長,一旦要退的話,也無處可退。」

他認為,每個人的條件都不同,年輕人應衡量自己的條件才去追尋夢想:「很多人以為我轉職做車長是很『瘋狂』或『不顧一切』,其實都是有計算過的。我覺得一個非常重要的考慮因素,就是問自己:『我的夢想能夠賺錢嗎?』雖然做車長賺的錢比較少,但始終也是有收入。相反,有些人的夢想是純粹消費,好像是環遊世界那樣。要是這樣的話,你便要問自己:假如我真的不顧一切去做這個事情,我會不會跌得很痛呢?在嘗試之前,先打好生活的基礎,才能使你的成功率更高。」

看著「親生子」的出生

根據梁領彥透露,擁有大學學位的車長,原來不止他一個。他們大多像梁領彥一樣,入行的原因多數是為興趣,把這分職業當作是「工作假期」。可是,由於車長的人始終工不算太高,這些人的流動性很高。不過,巴士公司其實很看重這些人才,除了是因為他們的學歷較高外,也是由於這些員工有前線服務的經驗,對其他工作部門也是十分寶貴。所以,公司方面往往會想辦法挽留他們,例如提供其他的工作崗位給他們嘗試。

在這樣的背景下,梁領彥加入了巴士公司六個月左右,便被邀請加入路線規劃的工作。剛巧他本人也對巴士路線很有興趣,所以他便答應了。梁領彥說,很多人對巴士路線有所誤解,以為巴士路線是巴士公司開出來的,但其實路線都由政府擁有,巴士公司只是負責營運。「當巴士公司想開一條新的路線時,我們便要向政府提出,並投標爭取路線的營運權。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聆聽各方的意見,例如區議員和運輸署等等,顧及不同界別的需要。」

在他有份策劃的路線中,有一條路線是梁領彥特別深刻的。這條路線從他在將軍澳的家出發,穿過秀茂坪、牛池灣、黃大仙、葵涌,最後到荃灣。經過他們一番的努力,九巴不但成功投得了經營權,梁領彥更自告奮勇去開這條線的第一班車。「我很少要求公司讓自己去開甚麼的班次,但我在這一條路線上花了不少心血,有一點『親生子』的感覺,所以很想親自見證這條路線的頭班車。」最初,這條路線不被別人看好,因為它與地鐵路線有大部分重疊,但到了今天,這條路線的乘搭人數卻是長期在頭十名以內,可算是對梁領彥的一大鼓舞。

學習溝通,欣賞別人

不過,根據之前的報導,曾有工會人士質疑,梁領彥只是擔任車長半年,未有足夠的經驗策劃路線。梁領彥表示,事情總有正反兩面,不可能所有人都支持你,所以他相信要以溝通來闢除誤解。「有一次,我的巴士有機件故障,所以我把它駛到維修中心檢查。檢查期間,我坐在飯堂裡休息,剛巧聽到鄰桌有兩位車長談起我。他們說我的實力一般、名過其實等云云,言論不很正面。說著說著,他們發現我竟然就在他們旁邊,令大家都有些尷尬。​」

在這種情況下,一般人都會不作聲地離開,當作沒有事情發生,但梁領彥卻沒有這樣做。「別人對我有負面的意見,我覺得不要緊,因為:『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但溝通真的很重要,否則會帶來很多不必要的誤解。」梁領彥不但沒有避開那兩位車長,更與他們談起話來。「我和他們一起聊天,讓他們對我了解多些,說明我真的有意思在這裡發展,並非只是公司拿來賣廣告的幌子。最後,他們對我的看法也改變了,而我們也成為了朋友。」

梁領彥認為,這種擅於溝通的性格,對他在職場上有不少幫助。「我小時候,老師常常說我擅於社交、性格健談。其實我懷疑,他們是有點嫌我太多說話、有點吵鬧罷!不過,這個特性在工作上實在幫了我不少。在職場上,沒有人是完美的,每人都有不同長處,所以總有時候你需要別人幫忙。這種健談的性格有助與人打好關係,使我的工作更順利。」

此外,他亦認為欣賞別人也很重要。「其實我不是一個特別出眾的人,我只是讀書成績較好,所以我的就業才較有前景。相反,如果一個人學業不理想,在香港這個知識型社會裡,會比較不吃香,但並不代表他沒有用處。例如,巴士車長的工作並不輕鬆,人工也絕不算高,但也許他們的駕駛技術比我高明,有時我也需要向他們請教。所以,我覺得這個社會應該學習欣賞不同的階層。」

不付錢的無賴

不過,梁領彥也不是「爛好人」。在適當的時候,他也會表現出堅決的一面。「有一次,我駕駛某一條巴士路線,車費是十元。有一位大叔上車的時候,他只是入了四元便匆匆上了上層。我覺得有點奇怪,四元又不是優惠車資,為甚麼他只入四元呢?於是我走到上層對他說:『先生,你剛才入少了錢啊。』豈料,他回應說:『我沒錢啊,明天才補入吧。』

「我不是沒遇過乘客不夠錢。曾有一位學生,她上車時發現不夠零錢,我便容許她下次再入,而她第二天真的把車費補回來。不過,那位大叔的神態,表示他根本是在說謊。我便堅持說:『不行啊,明天才入錢,那不如你明天才上車吧。』但他還是不肯付錢。我相信,他一定是已試過很多次這樣『偷雞』而沒被捉,所以才這樣明目張膽的『不夠錢』付費。

「我有些氣憤,便對那位大叔說:『這裡每個人也入了十元,唯獨是你只入四元,為何你可以有優惠,而其他人不能?』其他乘客開始有點鼓譟,給了那個大叔無形的壓力。經過一番拉鋸,大叔終於招架不了,乖乖地回到了下層,並從錢包裡拿出了一張他之前堅稱沒有的十元紙幣,繳交了車資。」

這件小事說明了,做車長並不是只需懂得駕車那麼簡單。「我之所以成功逼使那位大叔守規矩,是因為我運用了群眾的壓力。假如我只是一味逼他付錢而不開車,其他乘客會覺得我在浪費他們的時間。然而,我強調了只有他一個想『偷雞』,對其他人並不公平。這樣才能把群眾拉到我的陣線,助我達成目標。」一再證明,做人處事的「軟技能」,不論在任何類型的職業裡,都十分重要。

總結

回看十年前「狀元車長」稱號,梁領彥一笑置之:「三十幾歲還拿會考來說,只有說笑的份兒吧。」不過,回看當年的決定,梁領彥並無後悔:「若我可與十年前的自己對話,我會說的是:『相信自己。』我覺得人生中的經驗是不會『浪費』的。例如,雖然我今天已不是做企業融資,但我在那裡學會的溝通技巧,也有助我做車長時面對乘客。現在做路線規劃更不用說,因為財務知識對路線收入的預算很重要。所以,年輕人不要害怕走多了路,因為你的路都由經驗所鋪砌而成的。」

Comments


bottom of page